close

work_hard_for_prior_3_years  

本書繁體中文版為《幹好前3年!你是將才還是庸才,公司只給3年時間見真章》。

本書作者為韓國最大獵人頭公司 CAREERCARE 總裁,由其闡述韓國的工作經歷與職場見聞,提供許多職場心法,相信對上班族而言,是非常寶貴的參考資訊。

書名副標題所謂的「9大法則」,其實就是本書各章的標題,臚列如下:

1. 既然身在職場,就不要做一個糊塗蟲

2. 工作如同配偶,挑選時要放眼終生

3. 比起學歷,企業更關注工作經驗

4. 人就像衣服,最值錢的是品牌

5. 要想在企業存活,就必須成為骨幹

6. 有業績,才有發言權

7. 千萬別搞壞自己的名聲

8. 要想成為領導,弱點一定要比優點少

9. 職場路︰低頭猛衝,不如回頭審視。

 

再從9大法則中摘錄5項重點如下:

 

1. 慎重對待首份工作

 

L 君最近有些鬱悶。他和女朋友從大三開始交往,現在到了該結婚的年齡,可他卻沒有勇氣去見女方家長。因為女朋友的父母十有八九會問到「你是做什麼工作?」、「在哪一家公司?」等,可是他根本沒有信心坦白自己的實際情況。

他畢業於 Y 大經濟系,畢業之後進了一家銀行,而10個月後,因無法適應工作而辭職。因為有名牌大學的招牌以及在銀行的工作經歷,他很容易跳槽到了互助儲蓄金融公司。但是這裡的工作也一樣單調,而且看起來沒什麼前途。結果換工作僅6個月後,他又辭職了。

後來,經朋友介紹進了一家外商借貸公司,但這次也因為跟上司吵架,沒幹多久就離開了。這樣輾轉反復,在短短3年時間裏,他已經換了6次工作。而女朋友的父母還蒙在鼓裏,以為他從名牌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銀行工作,殊不知此時的他早已不如當年了。

如今他總算認識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和離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,並決心找一個像樣的公司站住腳。但是已經沒有一家公司肯收他了,被他的學歷所吸引的企業人事主管,一旦了解了他的工作經歷便紛紛搖頭。

 

以上為書中案例,可說是「匆忙擇業卻導致終身職場面臨危機」,若在大學畢業前,對自己的職場生涯沒有清晰規劃,選擇了不合適的職業,第一份工作便在湊合中結束,日後可能只會產生諸多的挫折和麻煩。

對於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而言,何嘗不是如此?目前大多數的大四學生,對未來仍非常茫然,就個人所見,不是聽父母師長的建議去考研究所、忙著打工賺錢,不然就是過一天算一天,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毫無規劃,更不用說提前作準備了。

筆者曾推薦1名傳播科系畢業的同學,前往應徵講座企劃的工作,因分別認識該公司的人資人員以及學生本人,判斷以該學生能力,應可勝任該工作;但面試結束後,獲得的答覆卻是不錄取!追問原因,竟然是該同學對該公司毫無所悉,對於工作內容也一知半解,換句話說,面試前完全沒作功課!這可是職場大忌,不論是社會新鮮人或是換工作者,都要謹記在心啊!

 

2. 人事評價(考核)趨勢

 

過去,韓國企業進行人事考核的目的是為了員工的晉升,對於業績好的員工,企業褒獎的方式是晉升而非加薪;外商公司則剛好相反,因為晉升的標準是「領導力」而非業績;近來許多韓國企業開始引進外商之制度,是故,企業的人事評價已逐漸從「晉升導向型」轉變為「成果導向型」,這正是考核的新思維。

或許有人存疑:「業績出色者」不等於「有領導潛力者」嗎?

上述兩者完全不同,企業選拔幹部候選人時不僅看成果,更重要的,要檢視其領導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創新精神、戰略性思維、把握商機的能力、對組織的忠誠度等整體情形,才能歸類為「核心人才」(占員工總數3%~5%)。關於「戰略性思維」及「把握商機的能力」將在第5點補充。

另外,多數企業正在廢止晉升所需之年限,只要認為員工有能力就隨時予以拔擢。因而,千萬別以為進公司的前3年都是適應期,打算3年後再認真工作展現實力,作者認為,公司對於員工的評價始於第3個月,止於第3年,所以,別錯過了職場表現的「黃金時期」。

 

3. 職業變化趨勢

 

從最近的 收費站熄燈 900人一夕失業 新聞中可以發現,隨著時代演進與科技發展,許多職業逐漸消失,也基於相同原因,不斷有新行業興起。同樣的,因應多元化的社會及需求,工作不再只有單純的幾項職務,而是朝複雜化、整合化發展,很多產業不再只能製造商品,更要懂得如何經營管理、行銷推廣,企業所需的人才多半是具備專業知識技能,並有綜合判斷能力的腦力勞動者。

韓國未來學研究院夏仁浩院長認為,未來職業可分為「定期生產」、「面對面服務」及「腦力勞動」三種,他預測,後兩者將成為勞動力的核心;而原有職業則經過不斷整合及分化,將產生更多業別,屆時將稱為「軟體開發專家」、「博物館管理專家」等頭銜。

2010年,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與薪酬顧問公司 Pays cale 共同調查,調查結果顯示未來最有前景的職業包括:系統工程師、醫療輔助人員、大學教授、專業護士、資訊科技管理者、會計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資訊安全管理師、訊息分析師及銷售管理者。個人則認為,近年興起的APP開發、微電影拍攝、虛實整合行銷、策展、網路創業等風潮下,更可能影響未來職業版圖的移動與消長。

終身學習、異業整合,可能才是在不斷變化的職場環境下,順應趨勢的風帆吧!

 

4. 個人職場聲譽調查

 

P先生就職於一間外商公司,任市場行銷部負責人,因為與上司關係不和正在考慮辭職,就在這時另一家公司開出了很好的條件,通知他參加面試。他畢業於重點大學,又攻讀了美國MBA學歷,再加上他目前所在的跨國非常著名,所以面試進行得一帆風順。

輕鬆地通過了人事工作人員和部門負責人的面試,他又以流利的英語博得了執行長的讚嘆,接下來只要等待錄取結果出爐;P先生的高中同學也正好在這家公司的人事部門,打聽後,也得知公司對他非常滿意。

但,幾天後公布的面試結果讓他大吃一驚,該公司表示他未通過面試。好不容易從高中同學那裡打聽到,落選的原因是他的「聲譽調查結果不好」,與目前上司之間不愉快的關係產生了很多是非,在聲譽調查過程中成為了爭論點,最終把他擋在了門外。

 

以上為書中案例,可以瞥見職場「背景調查」的重要性。近來許多公司開始重視應徵者的聲譽調查,也將調查結果作為是否錄取的依據,許多韓國企業集團開始和獵人頭公司簽訂協定,授權其針對錄用候選人進行聲譽調查評估。

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,企業若錄用錯誤的人,其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該員工年薪的20~40倍,故面試必須非常謹慎。為使企業獲得所需的人才,人力資源界所熟悉的「三步法則」即是經常使用的面試方法,即是「招聘面試至少要進行3次、在3個不同地方見面、有3位以上不同的面試官進行面試」,以免憑藉1、2次的印象而產生錯誤判斷。而上述面試中,即包括職場背景調查。

一般而言,獵人頭公司在聲譽調查中須確認應徵者8個面向,包括:倫理道德、性格取向、離職原因、同事關係、成功經驗、危機應對能力、優缺點及總評。可以看出,過往的任一工作經歷,都可能左右未來的職涯,個人認為,「聲譽」如同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的信用狀況,只要曾有污點,就難以漂白,故務必要謹慎以對。

 

5. 晉升管理階層

 

某企業的人事部長曾說:「要隨時準備處理高兩個級別職位的業務。不僅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,還要有能力處理至少高於自己兩級以上的業務;不但能熟練地完成目前的業務,更能在上司不在的時候應付局面,總之要做好成為上司的準備。如此將被評價為『有能力』的員工。」

如同第2點所述,企業選拔幹部及管理階層時,會檢視其是否具備「戰略性思維」及「把握商機的能力」,兩者定義為何呢?

前者是指具備目標導向型的思維,表示明確理解目標及目的,因此能夠對情況的變化處理得當,如根據競爭對手的行為及競爭狀況,結合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出最佳的選擇,即戰略性決策;後者又稱「商業敏感度」,意味著非常了解組織的需要和發展方向,也因為累積了許多資訊,所以不會錯過每個細節,且能從中把握商機,如站在上司立場,思考其業務是什麼、煩惱有哪些,若與客戶談到相關議題時,便能隨時請示上司,或提出建設性意見,將其轉換為業務機會。

個人認為,直屬主管不但是自己揣摩學習的對象,更是判斷是否有機會陞任的指標。想晉升為管理階層,先做好「向上管理」吧!

 

讀完本書,最大的收獲是對韓國職場多一層瞭解,韓國許多大企業 (如三星、LG、現代等) 近十年的成長與爆發力有目共睹,許多的動能均來自於「人才」,而其職場制度的變革、西風東漸的領導與管理原則,對其脫胎換骨的表現助益頗大。我們不妨從中吸取經驗,去蕪存菁運用於個人職場中,相信職涯發展將能更加順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