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hours learning  

想學習一項新技能,您需要多久時間?

半年?一年?讀完大學不延畢?

麥爾坎.葛拉威爾 (Malcolm Gladwell) 在《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Outliers: The Story of Success) 》所述,出類拔萃者至少花費 1 萬小時訓練,而根據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K.安德斯.艾瑞森 (K. Anders Ericsson) 博士之研究,平均需練習 1 萬小時才能達到專家級表現。

1 萬小時有多久?若每天持續練習 8 小時不能休息,大約是 3.5 年;若以職場工作天而言,約是 5 年投入百分之百心力的全職工作。但,我們一生中有多少專注的 1 萬小時?可以學幾種專業級的新技能?

本書作者喬許.考夫曼 (Josh Kaufman) 則告訴我們,別把「學習新技能」當做洪水猛獸,按照其研究及經驗,他認為 20 小時是新技能入門的完美時間,當然,雖不可能變成專家,卻也能上得了檯面,掌握某技能的訣竅。

 

那我們該怎麼做呢?書上提到的「黃金 20 小時學習法的 4 步驟」分別是:
 
1. 將技能拆解為步驟與任務 (Deconstruct the skill)

將目標拆解成幾部分,拆得越細、學得越快,並選擇最重要處開始練習。

2. 學習到能自行修正的程度 (Learn enough to self-correct)

尋找書籍、網站等資源來輔助學習,並練習到能看出自己的錯誤,也有自我修正的能力。
 
3. 移除分心的障礙物 (Remove practice barriers)

將電視、手機等實質障礙,或是別人給予的壓力先拋到一邊吧。

4. 至少練習 20 小時 (Practice at least 20 hours)

練習最關鍵的子技能,學習剛開始總會覺得自己笨手笨腳,但,堅持 20 小時後,將能學有小成。

 

從上述 4 步驟可知,此 20 小時並非讓我們脫胎換骨,但能讓我們跨越該領域門檻,已能簡單運用學習之技能,換句話說,即是協助我們克服學習曲線 (learning curve) 最陡峭之處 (表現拙劣 → 大有起色),不但進步飛快,更能建立自信。

 

《業績是勉強出來的 (The Ultimate Sales Machine) 》作者查特.賀姆斯 (Chet Holmes) 說:「我醒悟到想做空手道高手不必學會四千個招式,而是只練兩三招,招招都練四千遍。」這似乎與金庸小說中「以拙勝巧」、「無招勝有招」等武功心法雷同,重點不在花俏,而在於反覆練習。

是故,作者與我們分享的「黃金 20 小時學習法十大原則」是:

1. 選擇一項喜歡的技能:越喜歡,習得速度越快。

2. 一次只學一種技能:貪多務得只會帶來反效果。

3. 決定學習成效目標:最好看似超出自己能力範圍,但不致於不可能辦到。

4. 將學習主題拆解成幾項子技能:越能充分拆解細項,就能判斷何者最重要,進步也較省力。

5. 取得不可或缺工具:確認資源、裝備和環境,以節省寶貴時間。

6. 消除阻撓練習障礙:包含練習前的準備工作(如運動前的熱身)、沒取得隨時可用的資源、環境中的分心事物、情緒障礙。

7. 抽出專心練習時間:網路上有人說:「時間就像乳溝一樣,擠一擠就有了。」最好每天抽出 90 分鐘的練習時間,效益較佳。

8. 建立快速回饋迴圈:在最短時間內,精準地知道自己表現如何,如教練或良師益友。

9. 短時間計時密集練習:完成越多遍的持續練習,就越快習得技能。

10. 練習重點是求快求多:與其追求完美,不如將力氣花在盡可能多多練習、快快練習上,同時維持「還可以」的表現。

 

法國文學家暨思想家伏爾泰 (Voltaire) 說:「任何問題都禁不起持續思考的攻擊。」在練習前先「學習」,不但能節省時間,還能事半功倍,所以,書中告訴我們「有效學習的十大重點」,分別是:

1. 研究想學的技能及相關主題:初步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釐清最重要的子技能、關鍵處及練習的必要工具,如該領域的三本書、教學DVD、課程及相關資源。

2. 一頭栽進:確認疑問才能協助自己釐清不懂什麼,容忍笨拙需要耐心。

3. 找出心智模型和心智掛鉤:「心智模型」即是理解事物或關係,並貼上標籤的方法;「心智掛鉤」則指協助記住新概念的類比及隱喻,如將伺服器 (server) 想像成圖書館館員。

4. 想像事與願違的情況:用「逆向思考」鑽研不想碰上的情況,就能找出一時之間看不出來的重要事項。

5. 跟老鳥談談,設定合理期待:前輩可破除迷思及錯誤概念,讓自己少走一些冤枉路。

6. 去除環境中使人分心的事物:儘量隔絕電子類 (電視、電話及網路) 和生物類 (家人、同事與寵物),以免干擾。

7. 定期溫習鞏固記憶:反覆溫習可鞏固新學習的概念,並達成學以致用,使資訊存入長期記憶中。

8. 建立行事慣例和檢查清單:確保固定模式 (如籃球的罰球動作) 及檢核事項 (完成者打勾),使練習更有效率。

9. 預測結果並加以驗證:運用「觀察 (對象)、已知 (內容)、假設 (如何提升表現) 及試驗 (下一步嘗試)」為習慣。

10. 尊重你的生理需求:練習後短暫休息,使學習效率更好。

 

 

回想大學時學習吉他的過程,也算符合黃金 20 小時學習法吧!

原本在學期中參加吉他社,卻因為和某門課程衝堂而無法參與,一個學期下來,只學會了唱幾首歌,對吉他彈奏仍舊一竅不通。到了寒假,吉他社舉辦了寒訓營,標榜五天四夜就能彈出完整曲子,於是,我毅然決然的報名了。

營期中的課程與練習,不斷衝擊著初學的自己,總是不得要領,但因為每天晚上都有恐怖的一對一驗收時間,不得不逼著自己熬夜練習。記得淡水的冬天又溼又冷,左手每每按在鋼弦上,指腹總是疼痛不已,像是不斷抗議為何要如此虐待自己,只好練習一陣子後,將左手停放在木板床的鐵製床竿上,希望藉由冰冷感轉移疼痛感。

回想起來,當時的練習時間應該也超過 20 小時了吧。所以,寒訓結束後,我果然會彈了!對照前述 4 步驟,似乎不謀而合啊!

 

作者說:「學習新技能時,主要的障礙並非我們的智能,而是情緒」只要我們目標清楚、見招拆招、心無旁鷔、勤加練習,相信學習新技能再也不是難事了。

而現在,我想用本書提到的學習及練習方法來學習烏克麗麗,祝我成功吧!

 

最後,來看看作者在 TED x CSU 的演講及 20 小時的特訓成果。(請選擇中文字幕)

 

本書連結: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1712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