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a 

聽過「古典制約(classical conditioning)」嗎?

這是心理學中行為主義的經典理論,

簡而言之,就是先發現「狗看到食物時會流口水」的現象,接下來,在每次食物出現時,便響起鈴聲,當鈴聲與食物並行反覆數次後,竟然發現「狗只聽到鈴聲,也會開始流口水」。

如今,我們看到許多明星代言的廣告,也常會受到「古典制約」的影響,而產生移情作用:

明星=帥氣或美麗;明星+使用商品=更帥氣或更美麗 → 商品=帥氣或美麗的原因

 

「古典制約」著重的是「刺激→反應,替代刺激→同一反應」,

而進一步提到「操作制約(operant conditioning)」時,

可以簡述為「恰當的反應→給予報酬,不宜的反應→無報酬或責罰」,

就像海洋公園裡的海豚和海獅,表演時完成一項動作就有魚吃;

相對地,叫小孩別在溼滑的地板上奔跑,孩子不聽,結果跌倒摔疼了,於是他再也不敢奔跑了。

故而,掌控「操作制約」中的強化物(如前文中的「魚」和「疼痛」),正是能夠維持(停止)行為的重要方法,

相信大家從小到大一定都曾被制約過吧!

 

而本書則是將行為主義的「操作制約」更擴大解釋為「行為分析(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)」,

用以分解員工的行為、並逐一檢核,才能將工作績效量化、標準化,

個人認為,以「行為分析」而言,比較適合服務業

若分析R&D(研究發展)部門的員工行為(如操作電腦、蒐集資料、開會討論),而想求績效突飛猛進,無疑緣木求魚。

就像先前以「90個月年終獎金」聞名的台中赤鬼炙燒牛排,

除了「高薪留才」的人資策略奏效外,員工需熟讀800項SOP(標準作業流程),在餐飲業更是獨樹一格。

舉個例子,以餐廳外場服務員而言,應用行為分析所做的檢核表包括:

1.將業務相關的一連串動作寫出來,並歸納為5~6個大項,如「送菜單和水」、「點餐」、「送餐」、「收拾」、「結帳」等幾項。

2.製作「績效地圖(performance map)」(對分解後行為能夠一目了解的關係圖),將大項中選出一項,再將此項動作仔細分解並註記。

 想瞭解該項動作是不是「行為」?必須符合「MORS法則」,即是:measured(可測量)、observable(可觀察)、reliable(可信賴)、specific(可明確化)。

如「送菜單和水」可分成:

 (1)向來客打招呼,表達歡迎光臨。

 (2)準備與客人人數相同數量的菜單和水。

 (3)客人坐定後,幫每位客人倒水(8分滿),並遞上菜單(每人1份)。

 (4)對客人說需要點餐時請舉個手,然後離開該餐桌。

想知道員工稱職與否,只要檢核上述每個行為(動作)都有確實做到即可。

 

書中對於人們行為增強或削弱的現況,認為可以用ABC模式來說明:

1.目的(antecedent):指實施行為的動機或目的、行為前的環境。

2.行為(behavior):行動、發言或舉止。

3.結果(consquence):行為帶來的變化、行為後的環境變化。

其中,「行為」將受「結果」影響,且連帶影響到「目的」

就像到餐廳用餐,花大錢卻吃到難以下嚥的食物,將會奔相走告親朋好友「好膽嘜來」。

另外,想要增加某些行為的出現頻率,

可採用「四一原則(4 to 1 rule)」,就是4個獎勵1個懲罰(責罵)的配套,

能舒緩懲罰(責罵)帶來的傷害;

只是,懲罰和剝奪權利等方式,在實務上必須謹慎使用,

以免對方心生抗拒,埋下隱憂。

 

作者認為,工作不能只問結果和績效,也要注重員工獲得此成果所進行的行為,以免弊端。

從行為到結果有5個增強原理步驟,分別是:

1.目標行為(pinpoint):與期待結果有直接關聯的行為。如餐廳想提高營業額,則可由「增加來客數」及「提升翻桌率」方面思考。

2.測定.判斷(measurement):調查行為出現的次數。如遊樂園以計數器測得入園人數,或以五點量表(最好、好、普通、差、最差)來檢核設施滿意度。

3.回饋(feed back):將調整績效的資訊回饋給行為當事人。如客運駕駛員盯著儀表板,確認目前行進速度,以決定該踩油門還是踩剎車。

4.增強(reinforce):理想行為出現時,給予強化出現頻率的事物。如超商的集點活動,消費滿額或達成特定條件時即會給予貼紙,蒐集到某種程度即可換取限量商品。

5.評估(evaluation):想提高行為反應率,就要按照以上程序確認效果。如百貨的週年慶活動,應確認折扣商品之銷售數量是否達到預期,相關贈品(增強物)發送的狀況等。

 

個人認為,就教育心理學諸多理論而言,

行為主義的確是立竿見影,「快又有效」;而認知主義則強調內在的思維發展,著重循序漸進。兩者互有所長。

本書將行為主義帶入工作,期盼由工作行為分解、檢核每項行為,進而標準化,並使用回饋與增強的方式促使工作者維持理想行為,從而完成目標行為,誠然有其功效。

只是,在員工的內在方面,諸如工作態度、士氣與忠誠度等,卻很難單以「行為分析」陳述,

因而,在這部分更需要高階主管以及人資夥伴以更寬廣的視野努力,

表揚楷模(role model)、表彰資深員工價值、暢通員工發聲管道等相關措施,凸顯重視員工觀感的組織文化。

方能「內外兼修」,不但有了面子(工作績效),更顧到了裡子(員工認同)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