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

本書視野已從上班族層次提升為國際競爭力層次,

主要指出台灣在動盪的全球趨勢中,

如何因應變革、思考機會、迎向挑戰。

另外,對於企業領導者的忠告、培育人才的新思維等議題,

具備振聾發聵的作用;

從書中不但能瞭解許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實例,

更能深深感受兩位作者對台灣人才未來的憂心與苦口婆心,

對於企業經營、人才培養、領導管理、接班人計畫等,

均有精闢的見解,非常值得一讀。

以下,是個人對本書的摘要及心得。

 

首先,現今我們面臨著全球的「Cha-Cha-Cha」多變化環境,它代表了:Change(改變)、Challenge(挑戰)以及Chance(機會)

今年初,RHR國際管理諮詢公司(RHR International)詢問美國《財星雜誌(Fortune)》排名前五百大企業的執行長(CEO)們:

「在任期中最大的威脅是什麼?」(原文連結在此)

回應的83間公司給的答案包括:

.經濟大環境的不可預測性(economic environment)(39%)。

.行業的變化(change in their respective industries)(22%)

.與董事會的意見歧異(strategy disagreements with their boards)(17%)。

...

.人才招募的困境(talent acquisition)(5%)。

在在顯示「全球化、不確定性、多元化、複雜化」等因素,已成為新的常態,

企業組織更需要隨機應變,才能常保長青。

 

近幾年,我們看到美國柯達公司(Eastman Kodak)由於未把握數位相機趨勢與商機,而導致衰敗;

韓國三星集團(Samsung)的人才、創新與品牌策略得宜,使其科技產品在世界各國攻城掠地。

作者認為,除了管理大師波特(Michael E. Porter)談的「五力」之外,

 (註:「五力」係指:

    1.客戶議價力(the bargaining power of customers)

    2.供應商議價力(the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)

    3.新進入者威脅(the threat of new entrants)

    4.替代品威脅(the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)

    5.同業間競爭(the intensity of competitive rivalry))

企業經營更應重視:

1.客戶忠誠度(customer's intimacy)。

2.產品創新力(product innovation)。

3.卓越運作力(operational excellence)。

換句話說,「學習力」與「應變力」是我們更須加強的部分。

是故,我們不應沈緬於過去的成功經驗,

因為「昨天的成功方程式,沒法保證明天可以繼續成功」,

而要審時度勢,秉持「雖然戰戰兢兢,也要持續創新」的精神與行動,

方能在湍急的競爭潮流中穩住船舵,泰然自若。

 

其次,書中提及企業再造的3大心法如下:

1.由核心出發-團隊信任的基石

 找到企業的定位,發展核心能力,才不會被淘汰。

 如美國蘋果公司(Apple)的創新、亞馬遜公司(Amazon)的物流、台灣統一超商(7-11)的經營,

 都是難以模仿的進入障礙,故而,確立企業基礎(核心能力)後,

 以防進退失據,才能建立互信,以變革和轉型持續追求成功。

2.優勢再造-有清晰的目標,再加上「強化、捨棄和學習」的能力

 近幾年興起的「減法哲學」正是很好的思考方向,

 變革時務必認清「哪些必須強化、哪些必須捨棄、哪些必須進一步學習」,

 如前幾年IBM公司歷經併購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(Price Waterhouse Cooper)的諮詢業務、

 將PC部門賣予中國聯想集團等變革,轉型成功,使之成為專注於整合資訊服務的科技公司。

 由此可知,「捨棄」比併購需要更多的智慧與勇氣。

3.有霸氣的領導力

 霸氣並非「霸道」,且與其對比的是「嬌氣」。

 霸道是專橫不理他人說法,自以為是,以經驗或直覺做決策;嬌氣則是沒有決斷、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和勇氣;

 「霸氣領導」則是有使命感、有格局、有遠見的領導者。

 塑造「雖不同意但全力支持(disagree but committed)」的企業文化,

 也是領導者應努力營造的項目。

 

此外,作者歸納的組織變革流程「七步法」,亦值得參考應用,包括:

1.認知覺醒。

2.應變:核心團隊的認同。

3.建立願景:建立危機感,急迫感和意義。

4.連結:溝通願景,取得員工認同和參與。

5.試驗:計劃、定義策略性轉折點,累積小勝。

6.擴大:全面啟動,積小勝為大勝,支持、學習、分享。

7.鞏固和深化:企業和個人增長,企業文化更新。

 

對於領導者的作為,作者亦提出了七個關鍵著力點,在此提出其中3項:

1.「瑞士刀」領導力:面對不同情境和員工時要使用不同領導方式,包括:

 (1)教師(teacher):對較資淺的員工,其需要知識性的學習。

 (2)業師(learning based mentorship):屬於技藝傳承,偏重「What」的傳承。方法為IDEA:

   教(Instruction)→展示(做給員工看)(Demonstration)→

   體驗(員工做給業師看)(Experience)→評估(業師對員工的評價)(Assessment)

 (3)導師(coaching based mentorship):屬於智慧傳承,偏重「Why」和「How」的探詢。

   主要是引導員工思考,藉由問答,協助員工找出解答。

 (4)教練(coach):促成員工的潛能發展,並使其勇於行動且願意承擔責任,

   並達成4A1S的發展:覺醒(Awareness)/調整應變(Alignment)/努力往前(Advancement)/當責(Accountability)/持續(Sustainability)。

   主要是經由傾聽、探詢、反饋、挑戰和支持,不直接提供答案,

   而是陪伴員工全程,使其自主且自發性成長,自然「開竅」。

2.教練型領導力:可分為以下四個面向。

 (1)角度:英明的領導人懂得傾聽,用不同角度來探詢,以借重團隊的智慧和合作。

 (2)速度:重點是要慢下來,慢慢聽、慢慢問、慢慢反思。

 (3)態度:主管們總喜歡以父母或專家的角色來指導員工,但是否試著改以朋友對等的態度傾聽與交談呢?

 (4)溫度:讓員工感受主管的關心,留點時間給員工吧。

3.與顧客共舞-工程師文化的轉型:行銷商品或服務時,採用價格戰不見得有用,客戶需要的是價值。

 故要如何由資訊科技(Information Technology, IT)走向情意感動(Emotional Touch, ET),

 由研究發展(Research & Development, RD)轉為顧客驅動(Customer Driven, CD),

 企業如何和顧客共同創造與實現其心目中的高價值,

 即是面臨組織轉型時重要的課題之一。

 

再者,就人才發展面向而言,

作者認為應從傳統人才經營術的「選、用、育、留」,

擴展為「吸、選、用、育、留、傳」,

增加「吸引對的人才」以及「傳承予接班人」之用人元素,

使企業在人才戰場上更具備競爭力。

書中引用英國勤業眾信公司(Deloitte)於今(2012)年的人才報導(原文在此),

指出高達83%的公司認為其人才發展不足,而其中前三項議題是:

1.發展主管能力與接班人的能力。

2.找到組織發展所需的核心能力人才。

3.維持員工留任與投入。

美國宏智顧問公司(DDI)於2011年的「全球領導力預測」調查(原文在此)中指出,

主管有5大能力不足,分別是:創新能力、變革管理、發展人才、養成自己為教練式領導人、執行組織策略

是故,作者提出6項人才培育措施,以增強組織六度,包括:

1.執行企業策略,提昇組織決策高度。

2.促進創新與創意,增強組織專業速度。

3.透過教練與發展,紮根組織專業深度。

4.找到對的員工,並發展多元化培訓,增加組織人才廣度。

5.趨使管理與變革,強化組織執行效度。

6.強化員工連結與認同感,力行組織關懷溫度。

書中對於每項措施皆有詳盡闡述及許多精采業界實務案例,在此不贅述。

 

接著,本書提及組織發展應與人才發展共同創造雙贏,

故而,提供了下列建議:

1.培養高潛力與高附加價值的人才

 (1)高潛力人才:具備先天特質(如人格特質)、後天經歷與努力(如工作經驗)、學習能力(如學習意願)及文化契合點(如融入企業文化)等條件。

 (2)高附加價值人才:

  .找到自己工作的3P→目的(purpose)、熱忱(passion)、潛能(potential)。

  .工作充分具備3R→責任感(responsibility)、可靠性(reliability)、回應迅速(responsiveness)。

  .提供的服務是否具獨特性?不可替代性?不斷求新求好?是否了解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期望?工作成果是否與公司服務價值接軌?

2.建立有效的導師制(mentor)

3.學習教練式(coaching based)的組織文化

4.結合上述兩者的新管理能力(mentor-based coaching)

 

最後,作者提到了接班人的議題,

我們從《天下雜誌》2012年初公佈的「台灣30大集團接班」報告可以發現,

超過6成企業接班狀態不明,僅2成企業明確點名「接班人」,

隱約顯現出企業面臨的交棒危機。

是故,作者提出了「整合型接班模型」,步驟為:

1.分析現有核心能力:找到人選後,透過專業教練或顧問評估其現有核心能力,再分析職能落差,並確認該人選之潛力與意願。

2.核心能力養成:依職能落差分析結果,發展培訓計畫,並須取得接班人選的承諾當責,進而付諸執行。

3.回饋與評估:透過主管、導師或教練的回饋,或依360度回饋結果,了解其能力提升程度,以評估接班到位進度,另可再評估接班人選在組織的留任率,確認實施接班計畫之實際成效。

4.未來核心領導能力:依企業環境、經營策略及高階主管期望等變因,適度調整培育計畫,並使接班人選由實戰經驗中學習更多。

 

由於本書博大精深,盡綿薄之力也無法全數收錄其要點,

推薦大家仔細閱讀,從許多國內外的業界實例中,

可以反覆推敲,舉一反三,建構適用於自己企業的革新方法。

 

而個人對於全書中最心有戚戚焉的部分,其實是「應變力」,

因為「以不變應萬變」的時代早已遠去,

近幾年,大環境的變化異常劇烈,

不論是個人或企業,均無法置身事外,

何況,曾經熟悉的工作方式、企業獲利模式可能一夕間全不適用,

不啻是現今所有職場人的後顧之憂。

故而,如何快速接軌創新模式、危機處理SOP,以及「高感度」的訓練

皆是人人應關注、建立以及培養的永保競爭力之道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