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atience  

您有耐心嗎?

試想一個情境:當您行駛汽機車在非鬧區的雙線道馬路上,自車前方有輛公車停靠,正在上下客,但無法判斷人數,而對向車道目前並無來車,您,會橫越車道超車嗎?

 

就個人住家附近觀察,超車與不超車的比率,大約是7:3。這顯示,多數人寧可擔負潛在危險,而不願意等待。

為何?除了有急事、怕遲到外,其實大家多數皆因「不喜歡浪費自己的時間」。

換句話說,台灣有不少人沒什麼耐性,這也是為什麼某些公車總在停靠站牌後,車後的LED看板會顯示「感謝您的耐心等待」吧!

(假如您沒看過,若不是沒留意,那一定是早就將公車拋在車後 XD)

 

為什麼我們沒耐性?

農業社會,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都需要等待;農人知道,粒粒皆辛苦,有些事急不得。

工業時代,注重速度與效率,快速化產銷及極大化產量;工人知道,慢工出細活,有些事急也沒有用。

服務業世代,以客為尊,若人員動作稍慢、產品品質稍差,消費者不再隱忍;服務從業者知道,折腰才有五斗米,因而,要比顧客更急,也要比顧客更有耐性。

網速奮勇向前的今日,我們的耐性卻節節敗退,網頁多執行了20秒、APP停頓了10秒,就難以忍受。

因為我們被寵壞了,被「資源過多、選擇太多、時間不夠」所制約了。

 

美國銷售勵志作家及演講家布萊恩.亞當斯 (Brian Adams) 說:「學習忍耐的藝術。當你渴望知道目標的結果時,思想就要堅守紀律。沒有耐心只會滋生焦慮、恐懼、灰心與失敗;而耐性則能產生信心、決心及合理的期望,終將達到成功。」
(Learn the art of patience. Apply discipline to your thoughts when they become anxious over the outcome of a goal. Impatience breeds anxiety, fear, discouragement and failure. Patience creates confidence, decisiveness, and a rational outlook,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success.)

 

在工作場域,您的「職場耐性」又如何呢?

所謂的「職場耐性」,指的就是「為獲得成功的機會忍耐與等待」。

進入一個企業組織,工作到退休,不完全是「職場耐性」佳 (有可能是老闆的忍受度極高 XD),而須取決於「自己是否獲致成功」。是故,為了獲得成功,可能會在同個企業組織尋求晉升機會,也可能以跳槽、獵人頭等方式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,這無關對錯,只有時機恰不恰當的問題。

有些人「職場耐性」低,試圖以「此處不留爺,自有留爺處」不斷轉職的方式來獲得成功,但就算略有小成,那也只是鏡花水月,難以維繫。想想看,每位工作者都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、都想把握機會,但為何成功者寡?因為精髓是「忍耐與等待」。

雖說是「忍耐」,但並非來者不拒,而是具原則性的有捨有得,如以時間換取空間 (以加班時間換取辦公室空間 XD),即是「有原則」的忍;雖說是「等待」,但不是被動的、痴痴的等,就像您等公車、坐捷運時那樣,閉目養神、看書報、和朋友聊天、使用手機這類「主動」、「有所為」的等。

因而,對周遭的人事物要更有耐性,因為那些可能都是邁向成功的契機,所以,不論是主管的叨唸、同事的抱怨、客戶的善變,記得都要平和以對,打造自己可受信任的形象。

 

其次,既然是忍耐與等待,就沒有「成功到達的預定時刻」,有些人快一點,有些人緩一些,個人認為,一步一腳印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正確心態。

已故的廣告教父孫大偉先生曾說:「古人受出生背景限制了一生,比如說,從小在鄉村長大,進京趕考才離開,不然終其一生,左鄰右舍跟職業都固定住了。現在的人,換職業、搬家、甚至 換個政黨就像換了一生,連看場電影,也是看了一個人的一生,所以沒辦法做需要長功的事。但以前的人花4、50年,現在至少也要個3、5年吧,哪有花3、5 個月就想一步登天,這就麻煩了。」

現代人吃飯要速食、看書要速讀、學習要速成、交友要速配、藥物要速效,是不是偶爾也該「變速」一下?何妨「慢活」幾分鐘?

最近「台灣的年輕人,你除了創業,沒有第二條路了!」這篇文章表示,目前台灣許多年輕人存在「生平無大志,只求小確幸」的價值觀。或許因為如此,在職場上就不想多等待一些、無大謀則小不忍,我們確實應該好好檢討與深思。

 

忍耐與等待,能在職場更上層樓;培養「職場耐性」,是工作者必須努力的課題。您也試試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