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記得Adidas的廣告標語:"Impossible is nothing."
還有旅美球星郭泓志為上述品牌代言時,用自信的口吻告訴大家:「只要沒有放棄,就沒有失敗這回事。」
從小到大,我們聽到的故事、接受的教誨,
幾乎千篇一律都是「只要努力,堅持到底,終能獲得最後的勝利」。
美國商業鉅子川普(Donald J. Trump)首要的成功秘密就是「永不放棄」,也就如同歌手童安格的歌曲「永遠不要說放棄」的歌詞所描述的:
「全世界的不如意都落在你小小的勇氣
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
你感到痛苦壓力
不要懷疑你需要的只是休息
不要沈溺在悲觀的快感裡
請你不要放棄
永遠不要說放棄
也永遠不要再逃避」
但是,您可曾反思,「永不放棄」真的能迎向成功嗎?
守株待兔的農人,因為「永不放棄」,所以農地荒蕪一事無成;
執著逐日的夸父,因為「永不放棄」,故而不肯認輸遺憾而終;
愛到發狂的追求者,因為「永不放棄」,寧可死纏爛打甚至想玉石俱焚;
氣喘如牛的運動員,因為「永不放棄」,自認老當益壯實則外強中乾反而緊急送醫;
堅持理想的經商者,因為「永不放棄」,就算債台高築也不願調整經營策略,終至跳票破產。
會不會是一開始的堅持,就朝向錯誤的方向而不自知?
會不會是大環境的遞嬗,讓努力的方向偏移而未察覺?
是不是就像歌手周杰倫與Lara合唱的歌曲「珊瑚海」歌詞中提到的「海鳥跟魚相愛 只是一場意外」?
川普說:「要學會停損,畢竟『決定如何脫困』比起『繼續搖晃前進』重要多了。」
個人認為,在「永不放棄」(never give up)的信念下,應該要再加上「適度停損」的處事方式。
若目標清晰、已做最好的準備,並有足夠佐證能判斷目前努力方向正確,在堅持上述信念下,相信多能有所成就;
若不然,則設立「停損點」(stop-loss point)就像是為付出的努力及資源保個險,
表示一切損失到此為止,不再投入時間與資源,
使自己就算遭遇打擊,也能留得青山在,下次再贏回來。
如同歌手紀文惠在「停損點」這首歌中唱到的:「痛到極限就到停損點(想要重生就設停損點)」。
將挫折的過程視為旅程,把「停損點」當成中途停靠站,
坐到終點站並非唯一的選擇,也能在「停損點」下車停頓,
才能有充裕的時間,思考自己接下來到底往南還是往北?是「竹杖芒鞋輕勝馬」,還是「寶馬雕車香滿路」?
學會停損,只是邁向成功的紮馬步。
川普提到:「有時候,就算我們已經盡力做某事,但還是可能失敗,但你可能也有機會因而學到珍貴的教訓;所以把失敗歸因於經驗,不要怪到自己頭上。」他並強調「保持熱情」、「集中焦點」、「保持動能」更是從其經驗中學習的成功秘訣:
1.保持熱情:
如同歌手周杰倫與Lara合唱的歌曲「珊瑚海」歌詞中提到的「熱情不在 笑容勉強不來」,
從事工作時,熱忱除了能感染上司、同仁、下屬及顧客外,也能對自己的工作績效有正向助益。
2.集中焦點:
就像歌手周杰倫的歌曲「暗號」 ,其歌詞所描述的:
「有太多人太多事 夾在我們之間咆哮
雜訊太多訊號弱 就連風吹都要干擾」
專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,才容易把事情做對,同時也把事情做好。
3.保持動能:
我們從麥莉(Miley Cyrus)的「我永遠記得你」(I'll Always Remember You)一歌歌詞中,能夠體認到:
「昨日已逝,我們必須繼續前進」(But yesterdays gone we gotta keep moving on.)
革除延宕的陋習,維持自己的步調,不斷向前大步邁進,持續一步步達成目標。
「永不放棄」與「適度停損」,可以是二選一的選項,更可以是兼具前者的信念與後者的處事方式的複合模式。
相信自己的判斷,全力以赴,方能創造無限的可能!
資料來源:
唐納.川普、梅瑞迪絲.麥基沃(2010)。川普,永不放棄:我如何在逆境中創造奇蹟。林宜萱(譯)。台北:高寶。(原著出版年:2008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