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_better_chief  

 

本書的特別之處,在於使用對話形式的內容,使讀者彷彿和書中主角「大剛」,一同接受「陳教練」的引導與指導,潛移默化,

令我們在學習領導與管理時,能更自主思考,運用相關技巧,更貼近下屬需求,以扮演好主管角色,進而獨當一面。

將本書重點彙整,並添加心得如下:

一、EFCS原則:「Employee First, Customer Second (員工優先,客戶其次)」,在客戶至上的前提下,作為主管者也不能忽略了員工的身心狀態;所以,員工家裡有急事,馬上叫他回家處理吧,這不就是「帶人要帶心」最佳實踐嗎?

二、從「教訓」到「教練」:傳統的主管對待員工時,總是以「父母」的姿態來「教訓」像「孩子」的員工,長久下來,大多數員工常會心生不滿,因為員工不見得不懂,而且他們只需要被支援、被指點,而非指指點點。現代的主管應該以「成人」的態度來「教練」同屬於「成人」的員工,員工才能感受主管的尊重,以及其引導、激勵與支持。

三、6I團隊建造:目前Y世代(1978~1994年出生者)即將成為社會中堅,身為其主管,須瞭解這些員工「需要被尊重、要被挑戰、要有自由度、要能學習成長」等特質,再以下列方式激發年輕團隊的潛能:

 1.邀請(Invitation):如同多芬(Dove)廣告主打的「消費者經驗」;組織運作時,主管應展現誠意與尊重,「邀請」員工加入團隊,使員工產生認同感,也願意參與為一份子。

 2.開放參與(Involvement):雖然說「強將底下無弱兵」,但若團隊的決策都是主管自己閉門造車思考,那就失去了團隊的意義;換句話說,適時開放員工參與決策過程,使其提出想法,表現熱忱,對團隊也有幫助。不過,主管也應於事前清楚訂定達成目的、總負責人、結案時間、是否需要外來協助、討論工具(如開會)及團隊文化等內容,以防杜人多嘴雜且無效率等問題。

 3&4.精神激勵與實質獎勵(Inspiration & Incentive):根據心理學中「行為主義」的學說,賞罰是影響行為頗為重要的介入措施。想當個好主管,也應學習激勵人心之道,但新世代員工的思維並非傾向標準化,而是更為自主,故最好的獎勵不見得是金錢,或許是假期、或許是公開表揚⋯⋯等不一而足;主管須費心觀察員工需求,以頒發個人化獎勵,達到激勵之效。

 5.創新(Innovation):Y世代員工常有許多新的想法及建議,主管應適度給予其一定程度的自由、時間及空間,鼓勵其表達不同看法,並專心聆聽,呈現認同與尊重,才不會抹煞團隊的創新潛力。

 6. 告知(Informed):要發揮1+1>2的綜效,主管必須驅策團隊所有人共同努力;但有時因為資訊落差,團隊成員的察覺力不一,不知不覺者無法跟上先知先覺者的腳步,此時主管更應該暢通訊息傳遞管道,充分提供相關資訊予落後者,使其儘快調整步伐,跟上團隊進度。

四、鼓動4高人群:深入了解員工的屬性,把握以下意見領袖的職能,使團隊事半功倍:

 1.高感度:對需要改變的時刻或新的事物特別敏感,容易接受新事物或接受改變;如推銷產品時,要找熟悉市場需求及競爭者態勢的成員。

 2.高原創:對新事物有興趣,會詳細的研究解析,最後產生其見解而影響他人;如推銷產品時,要找熟悉技術優勢及市場差異化的成員。

 3.高傳播:較外向,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或分享其見聞,是一股無形的影響力;如推銷產品時,要找熟悉公關策略的成員。

 4.高價值:對組織最忠誠,是永遠的支持者與追隨者;如推銷產品時,要找熟悉客戶及負責執行面的成員。

五、一刻鐘教練法:係指主管面對員工時,如何在短時間內(15分鐘)掌握關鍵內容。包括下列內容:

 1.一刻鐘的目標設定:主管與員工一起以「SMART原則」訂定質化及量化目標→具體(Specific)、可衡量(Measurable)、有機會達成(Achievable)、有相關(Relevant)、有時間表(Time bound)。

 2.一刻鐘的專心傾聽:以「GROWS 2.0」的目標和計劃設定模式來深入提問與互動→為達到目標(Goals),依據現實狀況(Reality)、資源(Resources)、限制條件(Restriction)、角色與責任(Role & Responsibility),考量各種可能的選項(Options)後,做出選擇(Will),學著放手並全力支持(Support)。

 3.一刻鐘的挑戰潛能:要先建立互信的基礎,而非表現出吹毛求疵。此外,不要為了增加5%的完美,強迫員工接受主管的個人意志,反而磨滅員工的熱情與擔當力。

 4.一刻鐘的激勵與支持:具體說出贊同的,問清楚有問題的,只要超過期望的70%以上,就放手給予完全支持,也記得要給予及時激勵。

 5.一刻鐘的反思學習:決定做個學習者,而非評判者;學會「暫停一下」,才有機會反思和學習。

  運用此法,能在時限內與員工深度的會談,並不會失焦,更因為最後的反思學習,對彼此都能有真正的助益。

 

新手主管剛上任時,對領導和管理總是懵懵懂懂,同時面對上司、同事與下屬,所扮演之不同角色與相處方式更需儘快揣摩,此時確實需要「教練」或「導師」給予指引與協助。若組織未安排此類資深前輩,就只得靠自己從相關書冊及各種社交群體中學習。此書不啻盡到「教練型導師」的提攜之功,推薦給各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