員工績效不佳時,你最先聯想到什麼?
安排這位同事...讓主管精神訓話?送去教育訓練?職務輪調?進修學位?甚至...揮揮手,跟他(她)說「下個工作會更好」?
通常大多數人常會認為,小孩的成績不好,送去補習就好了;以此類推,員工的表現不佳,那送去訓練也就OK了。
殊不知,那是以偏概全,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繆誤。
乃因績效問題可略分為知識(Knowledge)、技能(Skills)、態度(Attitude)與其他因素(Others)等4個構面,
小孩的成績不好,可能是因為不理解老師教的(知識),也可能是用錯了讀書方法(技能),或是對某科目沒興趣(態度),
所以讓補習班老師換種方式教,即可能直接改善上述前2項問題,但態度面向的問題,仍須由外在條件影響內在動機,抑或自動自發方能改變。
同理,員工績效表現也不見得是能力不夠(知識)或訓練不足(技能)所致,
其情緒、意願、人格特質(態度)等的呈現,以及工作環境的安排與流程設計(其他),亦是影響工作績效的主因。
曾聽過一個真實案例,
在某個工廠,工人的工作績效一直不如預期,
歷任的廠長幾乎什麼辦法都用盡了:教育訓練、規劃SOP(標準作業流程)、高額績效獎金、彈性休假制度、鼓舞其工作態度.....
依舊無任何顯著改善。
直到公司的顧問到現場檢視,才發現是工作動線不佳、燈光不足這種「非典型績效問題」的緣故。
當上述障礙排除後,工人的工作績效竟然奇蹟似的蒸蒸日上。
是故,發現績效問題時,並非一律使用「教育訓練」這種特效藥,而須秉持著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的原則:
知識不足的,安排其進修與學習的機會;
技能不足的,安排其訓練與實作的機會;
態度有問題的,協助其紓解壓力、訂定公平公正獎懲制度、規劃一對一晤談等措施;
非前3項的問題,則需檢視「人為的錯誤」(可能是公司所忽略的小處),並予以更正。
如此,才能恰到好處的增進工作績效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