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了解三星(Samsung)集團為何能在全球電子產業呼風喚雨?
最重要的一個原因,就是「重視人才」,
這篇報導概略提到了該公司對人才的培養不遺餘力。
除了人才培育外,如同其台灣官方網站所呈現的,更注重「團隊合作」,
不論是凝聚部門內部的力量,甚至於各部門、各事業體間的合縱連橫,
終能發揮以倍數計的綜效。
本書使用故事體,就像小說情節般易於閱讀,
敘述一位社會新鮮人好不容易爭取到國際級半導體公司(對,其實就是三星)的實習機會,
他該如何從7位實習生中脫穎而出,成為4位正式職員名額中的其中一人?
實習過程中,主角的部門導師(mentor)建議他拜訪6位公司重用的優秀人才,
從他們身上學習「職場上表現出色的工作技巧」,
其實,這正是作者蒐集一百多個人的資料後所歸納的七個最重要習慣。
以下彙整書中要點,並加入自己的心得:
1.付諸實踐:能將想法化為行動的「務實力」。
(1)海因理希原則(Heinrich's Law),又稱為「1:29:300法則」,意指1個大型事件發生之前,會有29個中型事件發生,且先前更會有300個看似不合理的小型事件存在著,為了不使公司遭受損害,應先將300個微小的問題找出來解決,以預防更大的問題產生,即「預防勝於治療」之意。因而,不論是多細微的問題,也應該當機立斷、馬上行動,立即修正不合理處。
(2)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」,憑藉的並非只是匹夫之勇,事先的資料蒐集、調查分析仍不可少,記得確認「問題對了、解決的方向對了」後,決定要做的事,再著手執行吧!
(3)若遭遇的問題已有前人改革失敗的例子,務必要徹底找出根本原因,並讓所有人知道哪些部分已經被改善了。
2.時間管理:能將時間價值最大化的「時管力」。
(1)確認什麼是自己的「有價值時間」,換句話說,思考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」及「為了達成目標我應該要做些什麼」才能找出答案。
(2)找出被浪費掉的時間,須判斷哪些是「不必要卻花掉」、「不得不花」的時間,隨即消除前者;若是不得不花的時間,就想想能不能「一心二用」(如搭捷運看書或學英文);無法一心二用時,就思考該時段如何利用最有效率(如吵雜的公車上聽音樂)。
(3)思考什麼事情在何種時段做最有效率,再分配時間,如企劃類工作在上午思考、行政類庶務在下午處理。
3.目標管理:能將目標確實達成的「目標力」。
(1)訂定目標時,一年不要超過3個,以免「想太多,做太少」。
(2)找出達成目標的明確原由與動機,每當倦怠時,多回想自己的初衷、喚醒理想,使自己回復動力。
(3)依據最終目標,設立階段性的小目標,並以小目標的完成,作為成果驗收時機。
4.運用筆記:能將筆記活記活用的「筆記力」。
(1)不論何時何地,只要有好的資訊或想法,立即抓緊重點和主題記錄。此法需要多加嘗試及訓練,才能逐漸掌握「重點」。
(2)將筆記內容分為「資訊」和「工作事項」兩類。也就是獲得新資訊後,自己可以從事哪些事項,或改善既有流程。
(3)建議養成重新整理筆記的習慣,並使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註,輔助自己一眼就看出重點。
5.體能管理:能將體能維持水準的「體管力」。
(1)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,不但能鍛鍊體力,更能長時間集中精神於工作而不感到疲倦。
(2)試著訂定體能目標,如練習跑馬拉松強化體力,或以游泳增強耐力。
(3)就像許多前輩說的,「若年輕時總是用爆肝、生命去換錢,年老了則只能用錢來延續性命」,確實非常吊詭,這也告訴我們,不要仗著年輕就揮霍健康。
6.維持熱情:能將挑戰化為熱忱的「熱忱力」。
(1)一般企業的科層決策體制,常使員工變得被動;若要創造充滿熱情的組織,則須製造讓員工自行判斷並進行下去的機會。
(2)真正有熱情的人,會享受挑戰,不會輕易感到挫折。
(3)「知道不如喜歡;喜歡不如享受;享受不如瘋狂去做」。試著將工作上的困難和挑戰視為激發熱情的火種,勇敢地愛上自己的工作吧!
7.竭能奉獻:能對家人及工作無私付出的「奉獻力」。
以「奉獻」來教導、引導,更能打動人心。
另外,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務必記得「打招呼」和「笑臉迎人」兩大方法,使他人不知不覺產生信賴和親近感。
個人對書中有句話感觸良多,「竊取和模仿對方的技術是非常簡單的事,但卓越的文化卻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,才能慢慢形成。」
誠然,三星電子這個企業,是張忠謀董事長口中的「可畏的對手」、郭台銘董事長口中的「抓耙子」、施崇棠董事長口中的「擅長模仿,然後再把對方宰掉」,
姑且不論它在商業操弄上的手段,但是,我們確實需要效法三星的文化養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