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i-people 

我們曾在「個人趨勢觀察:您是「W&H」型人才嗎?」曾提到「π型人」的概念,

在此不再贅述。

其實,大家都明白有雙專長的工作者,絕對比精於單一專長者來得吃香,

但是,重點在於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第二專長」。

呂教授在此書中舉出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與啟示,

並呈現其獨到觀點與實務作法,

希望能協助讀者朝π型人的方向邁進。

以下,是本書的摘要與個人心得。

 

首先,呂教授提及王永慶先生的故事,本人另蒐集相關資料,補充如下:

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當時台灣農村糧食極度缺乏,無剩餘食物可飼養雞、鴨、鵝等家禽,

只好任由其野外覓食,自生自滅。

王永慶先生注意到這些鵝都異常瘦弱,賣相不佳,

他靈機一動,低價收購這些瘦鵝,利用農民棄置不用的高麗菜粗葉與菜根,

混合自碾米廠購入廉價的碎米和稻殼,調配為高營養的飼料,

瘦鵝具有強韌生命力,不但胃口奇佳,而且消化力特強,

結果成功將瘦鵝從2斤重養成7、8斤重,出售後即獲得豐厚利潤。

在養鵝過程中,他體會出重要的「瘦鵝理論」:

1.刻苦耐操勞:刻苦耐勞不但是他的座右銘,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動力;

 不要只做簡單的事,下過苦功才會有好結果。

2.忍耐等機會:人在失意時不應懷憂喪志,需像瘦鵝般忍耐飢餓,養成堅毅力,

 一旦機會降臨,即可迅速長成大肥鵝。

3.成功靠方法:鵝並非天生瘦弱,而是由於飼養方法錯誤,

 是故,想成功,除了努力,更需要好的方法。

 同理,企業經營不善,問題不完全在員工, 而在老闆管理方法不當所致。

 

書中引述美國管理學大師史帝芬.柯維(Stephen M. Covey)在《與成功有約(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)》一書所提及內容,

描述希望自己成功的人,應依循7大準則:

1.主動積極:非停滯不前地等待成果,而是要主動積極地爭取。

2.以終為始:先設定最終目標,再全力以赴,而非盲目地有勇無謀。

3.要事為先:辨別事情的輕重緩急,再集中精力處理要事,才不會顧此失彼。

4.雙贏思考:不能只注重自己的私利,而要努力營造雙方皆贏的局面。

5.知己知彼:須考量對方立場,尋求相互理解及體諒,儘量達成共識。

6.綜合成效:不能只用單一角度及論點思考事情,而要從不同角度切入,以產生跨思維的成效。

7.精益求精:非自滿於現狀,持續尋求進步,使自己不斷成長。

 

作者亦提到了魏德聖導演的故事,

在拍攝《海角七號》電影前,魏導演曾失業了很長一段時間,總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。

有天,在撞球桌上,魏導演注意到「九號球」的比賽規則

先打進九號球者獲勝,但持桿者須依序撞擊號碼最小的球,否則就是違規

他突然想到,數年前曾斥資數百萬拍攝的《賽德克.巴萊》五分鐘試映片,

雖廣受好評但卻無足夠資金贊助,因而當時無法完成理想,

魏導演心想:「為什麼沒有人願意資助我拍攝一部大片?」

思考良久,才明白《賽德克.巴萊》是自己最想打進的九號球,

但若不從號碼最小的球開始打起,是不可能贏得比賽的。

他悟出此道理後,就立即著手籌劃拍攝《海角七號》。

如今,他總算光榮完成「九號球」的理想,其與工作夥伴從不認輸的態度令人敬佩。

 

書中亦引述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.嘉納(Howard Gardner)教授在《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(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)》書中描述內容,

認為能在未來社會中成為決勝者的人,必須具備5種能力:

1.整合力(統合心智):橫跨不同領域,分別汲取各領域精粹,融會貫通後彙集為獨特的知識與技能。

2.創造力(創造心智):打破原有領域界限,以不同領域相激盪,創造嶄新的構想與意念。

3.尊重力(尊重心智):鞏固自身原有專業領域,亦尊重他人領域,在溝通協調下尋求共存共榮。

4.學習力(修練心智):跳脫原有領域,延伸知識觸角,使自己精於不同領域之技能。

5.道德力(倫理心智):謹守倫理規範,以道德力量約束個人行為。

如此,方能建立宏觀的學習視野(learning vision),期許以前瞻未來的高度增強自身能量。

 

其次,為蛻變為π型人,具體的實務作法包括:

1.槓桿式學習術

 (1)從與第一專長相近課程開始學起:降低學習挫折感,以既有知識為助力。

 (2)挑選第二領域中的核心科目:若與第一專長部分重疊或相似,則可省略基礎課程,直接修習核心課程,以小搏大。

 (3)選讀核心科目的經典著作:精讀一本大師級著作,遠勝過閱讀許多泛泛之作,以微取眾。

 (4)以80/20法則攻讀重點:從著作中找到重點匯聚的20%,即能掌握該書80%的價值,以少制多。

 (5)根據工作需求挑選攻讀科目:修習第二專長的根本目的在於滿足職場工作需求,應先挑選真正有效有利的科目。

2.學習第二專業的FOCUS五字訣

 (1)F(Force):強制引導學習方向,避免成為多頭馬車,所以切記一心不二用,集中精神學習。

 (2)O(Organize):組織及整合專業技能,第二專業應更為務實,需融會貫通,才能發揮其價值。

 (3)C(Centralize):集中火力密集學習,絕不浪費時間處理無關緊要的事務。

 (4)U(Utilize):積極運用專業能力,製造機會,讓第二專業被人看見。

 (5)S(Specity):確立特定專業領域,待自己既「專」且「精」後,才稱得上是專業。

3.倒金字塔型考取證照準備

 (1)蒐集歷屆考古題:目的在確立自己讀書的方向,才會事半功倍。

 (2)仔細分析考古題內容:首先應分析題型(如選擇題、申論題),計算各題型占分比重後,再評估各題型所需作答時間,

   而後進一步分析考題內容,以明瞭哪些內容是出題重點。

 (3)實際進行考古題測驗:讀完書先做考古題的好處,在於產生強烈的刺激,了解自身目前實力,

   並針對不會作答及答錯的題目留下印象,從而特別留意教科書相關內容。

 (4)將考題出處標註於書上:標註的目的在於瞭解出題的機率,機率大者努力鑽研,機率小者輕鬆帶過。

 (5)仔細閱讀考試重點:為提高讀書效率,可參考作者以下建議:

  先念「出題密集區」,再念「出題非密集區」;先念「重要的部分」,再念「不重要的部分」;

  先念「不會的內容」,再複習「已會的部分」;先念「不拿手的科目」,再念「較拿手的科目」。

 

再者,呂教授亦對想成為π型人的讀者,有幾點建議:

1.突破工作瓶頸的四V原則

 (1)Variation(差異):拉大個人差異性,有兩種專長顯得比他人更具優勢,易獲主管賞識與重用。

 (2)Versatility(多功能):追求專長多樣化,更能應付工作的突來挑戰。

 (3)Value(價值):提升個人附加價值,可擴大工作勝任範圍,將自己的「舒適圈(comfort zone)」擴增。

 (4)Vibration(共鳴):與他人產生共鳴,除了以專長幫助服務對象,更要以積極態度及誠摯熱情發揮個人魅力。

2.PDCAR五大工作要訣

 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的李開復先生提出此法,依序為:

 (1)P(Plan):安排自身工作計畫,為有效率地完成任務,須事先詳細規畫步驟,區分事情輕重緩急,方能有條不紊。

 (2)D(Do):確實貫徹執行,以實際行動執行預先規畫好的事項。

 (3)C(Check):檢查及考核執行狀況,執行計畫時,應在適當時機確認進度,以確保如期達成。

 (4)A(Action):主動積極行動,機會不會憑空而來,故應主動發掘、積極爭取。

 (5)R(Record):記錄工作心得,詳實記錄後,即可作為自己的經驗,經年累積後,即成為自己的工作智慧。

3.π型人通達之道

 (1)從需求者的角度思考問題:其實也就是「使用者中心」或「顧客至上」的觀點,客觀才能洞察問題所在,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。

 (2)捨棄本位主義的既定立場:由於現代人多是專才,而非通才,有些人抱持既定立場,易存成見,其作法自然有失偏頗。

 (3)以宏觀思維判斷事理:π型人並非無所不能,虛心求教、胸襟開闊才是使事業發展更長遠的不二法門。

 (4)遵循基本原則但不拘小節:學會雙專長的基本原則後,掌握其根本精神即可,無須過度倚賴教科書或鑽牛角尖。

 

本書出版於2009年,正當金融風暴、風雨飄搖之際,

如同該書封面的介紹,「成為雙專長、跨領域的π型人,才是不景氣時代生存的王道」。

因世道難料,故武裝自己、提升自己絕對是對抗景氣不佳的顯學。

但由於每人的專長、秉性皆不同,舉一反三及舉三反一者所在多有,

書中僅能提供成為π型人的原則、名人故事及少許實務作法,

以提點、鼓勵的方式,期許讀者皆能立志邁向π型人之路。

 

個人認為,擁有二種以上專長,絕對是時勢所趨,

因為職場上常是僧多粥少、贏者全拿的局面,

中小企業則更常有一人分飾多角的搏命演出,

但員工仍嚷著「公司待遇福利不好」,老闆卻總認為「員工對公司貢獻太少」,

殊不知那一向是難以平衡的翹翹板;

多一份專長,總是多一次機會,被淘汰及替換的機率將相對減少,

自身的專業程度與能見度也將明顯增加,

唯有如此,職涯也才能「永續經營」。

那,成為π型人,您準備好了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泰上老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