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課程主講人為全家人力資源部學習訓練課盧冠諭課長。
講授的特色是採用「體驗式教學法」,
包括活動參與與影片欣賞,
個人認為能使參與者更加投入內容,
較單純的演講更令人印象深刻。
以下,列出本次課程內容與影片,
供讀者身歷其境。
首先,盧課長引用了馬克吐溫(Mark Twain)的名言:
若想要安全無虞,
去做本來就會做的事;
若想要真正成長,
那就是挑戰能力的極限,
也就是暫時地失去安全感。
所以,
當你不確定自己在做什麼時,
起碼要知道,
你正在成長!
勇敢離開自己的舒適圈(comfort zone),才能有新的視野與能力。
以林義傑為例,不論再苦再難,
不就是始終跑向馬拉松的終點,才能完成「不可能的任務」嗎?
以下即是他1999年參與馬拉松時,在最後時刻牽起紐西蘭選手胡穎兒的手,同抵終點的影片。
個人的心得是,成功不見得只能獨善其身,
「我們」的勝利會比「我」的勝利更令人動容。
工作時難免遇到挫折與挑戰,
不論是工作本身的困難,或是人際相處的不開心,
但是,不要只是牢騷滿腹或是板個臭臉,
更重要的是,如何克服、如何化危機為轉機。
盧課長接下來帶來的影片是五月天的「第二人生」MV,
人生,握在自己手上,
想完成的,究竟是不切實際的空想、遙不可及的夢想,還是逐步達成的理想?
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。
為了更有效規劃人生,盧課長請所有學員參與了「人生10等份」活動:
拿出一張A4紙,將它摺為10等份,
這等同於我們生命的長度(假設可活80歲,每等份8歲),
拿出筆,將前3等份劃掉、再將後2等份劃掉,
剩下5等份就是可以工作的時間,也是人生中的精華時段,
職涯如何規劃、時間如何分配,就要看個人智慧了。
接下來,另一項活動是「工作價值觀大拍賣」,規則如下:
1.每位學員各有100萬籌碼。
2.分別填寫競標單。
3.每項競標從10萬起標,每次出價增額為10萬。
4.出價最高者得標,同時出相同價格者,猜拳決定。
5.籌碼剩下越少越好。
而拍賣商品包括:
晉升機會、每年加薪5,000元、實現夢想、賞識自己的老闆、錢多事少離家近、專業的表現、互相扶持的同事、股王一半的股票、挑戰與改變、親蜜的家庭、工作與生活平衡、接受困難的勇氣、當上最高主管、展現自我的舞台、衣食無缺的生活、人緣很好、貴人運、穩定長久的工作。
拍賣結束後,盧課長請大家思考:
1.是否買到第一志願?購買動機為何?
2.買到最多項目者?與當初志願是否相符?
3.現金剩下最少者?與當初志願是否相符?
4.是否買到意外的物品?有何感想?
不同的價值觀,會有不同的目標,重要的是寫下具體的作法,逐一實現。
講者分析,工作價值觀分為2類:
1.目的價值:自我成長取向、自我實現取向、尊嚴取向。
2.工具價值:社會互動取向、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、安定與免於焦慮取向、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。
工作者應該有的體認:
1.沒有付出,就不會變傑出。
2.努力不一定成功,但成功需要努力。
3.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(公車理論)。
4.想成功,你必須要先學會做夢!(《秘密》的吸引力法則)
5.廣結善緣,人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的貴人。
張小燕說:「一個人要成功,一定要『爭』,但要爭對地方,不要去爭名、爭利,而是要爭取『機會』。」
蔣勳說:「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心。最快的路不一定最近,最好的路不一定最平,順著心走,順著路走,順著勢走,會走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。」
盧課長隨即與大家分享兩段影片,第一段是Nike的廣告「活出你的偉大」,強調「只要勇敢嘗試、不怕跌倒,就能成就屬於自己的偉大」。
第二段是日本旅美棒球明星鈴木一朗的小學日記,題目是「我的夢想」,強調「持續努力、專注、踏實,夢想就會成真」。
職場關鍵成功因素包括:
1.專業與獨特(差異化)。
2.正確的價值觀。
3.用心與學習。
4.堅持與付出。
5.彈性與應變。
6.執行力。
7.做個大聲牛(找機會表現自我)。
因而,務必找出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,也就是勇敢去敲未知的門。
再來,盧課長分享了一個故事:
有個有名的木匠準備退休,但老闆希望他蓋好最後一棟房子,
為了早點完成,木匠在1年內蓋完應該2年才能蓋好的房子;
在一次地震中,房子垮了,
人們只會記得木匠最後一次的缺失,
他不但失去了先前的好名聲,更增添了許多罵名。
思考看看:這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?
接著,講者要大家動動腦,
若自己是計程車司機,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,如何讓顧客指名要自己?
曾在電視上看過許多計程車的行銷案例,
如計程車加裝KTV、司機通曉第二外語、司機兼當導遊、車上有報章雜誌、
在車上準備好各式早餐任君挑選,甚至記得客人的喜好...
思考看看:這些案例給我們什麼啟示?
增加自己的價值,才能讓自己的身價水漲船高,
如以下的蔡依林影片,她「盡120分的力氣、下苦功,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」,才能成為天后級藝人,
更重要的是,她「不容許自己站在原地不動」。
職場上,態度決定一切,
若A=1、B=2、C=3...,只有「態度」才能獲得滿分,
Attitude=1+20+20+9+20+21+4+5=100
「職業不分貴賤,職銜不論高低;『態度』則決定別人對自己的敬意。」
「看得起自己的工作,就能樂在工作;看得見未來的願景,就能堅持下去。」
「別人的肯定是一時的激勵,自我的肯定才是長久的動力。」
在以下影片中,我們了解到「Change your words, change your world.」
由於工作佔人生絕大部分時間,所以我們須培養「樂在工作」的習慣,
如同本站先前提到的美國西雅圖派克魚市,可說是世界上最快樂的魚市場。
今(2013)年大學學測的作文題目是「人間愉快」,
不也就是提醒我們留意生活中的「小確幸」(微小而確定的幸福),
從而樂在生活嗎?
以下的Discovery廣告,也告訴了我們,這世界無比精采!
就算是專業的演奏,也能很盡興、很愉快,
雅尼(Yanni)身兼樂團指揮及演奏者,在以下影片中揮灑自如。
講者說,培養在工作中找到快樂的能力,就要:
1.發自內心真心喜歡這份工作。
2.發覺事物美好的一面。
3.重視自我存在的價值。
戴晨志說:「心不難,事就不難!不學不會,學了就會。行動永遠比空談有用,動手做永遠比空害怕有效。碰到困難時,別淚眼汪汪,勇敢站起來,動手做就是了!因為,征服困難,就是榮耀;克服逆境,才有喜樂!」
嚴長壽說:「如果你認為你的所學,只是一個就業謀生的工具,而不明白它真正的價值,那麼你沒有權利抱怨找不到工作。你們真正擁有的,不是一個謀生的工具,而是一個感動人的工具!除了用來謀生就業,真正重要的是,你自己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這工具上,你是否曾被它感動?」
如同以下影片所呈現的,成就他人,就是造就自己!
盧課長說:「因為相信,所以堅持!不斷努力,所以成功!」
個人對於教學大綱中這句話心有戚戚焉:
「樂在工作最好的作法,不是靠其他人給予的鼓勵,而是要『自己發自內心找到工作對於本身的意義與價值』,方能維持對於工作持續的投入與熱情。」
讀者可以思考看看,
除了薪資、分紅與福利等實質收穫外,
工作對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?
是不是仍能獲得無形的資產與心理層面的滿足?
若是,則萬一有形收入減少或折損時,
才能有繼續投入工作的熱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