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場講座之主講人為美商宏智國際顧問有限公司(DDI)台灣分公司顧問事業處亞太區萬子綾顧問。
由球場教練發展出的職場管理技能-教練指導 (coaching) 近年來成為業界的熱門話題,
強調主管或資深同仁應具備的領導技巧,才能肩負起「為組織培育人才」之教導與訓練功能。
部屬好比球員,主管如同場上教練,只有主管自己扮演幕後推手,舞台給部屬,才能引領整個團隊贏得勝利,
如今的企業競爭不但比規模、比績效、比創新,更要比人才,
故而,「教練指導」將是新的育才良方,亦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法。
以下簡述本場演講重點。
首先,談到林書豪 (Jeremy Lin) 及麥可‧喬丹 (Michael Jordan),兩人之籃球才華與努力無庸置疑,
但其實背後的教練 Mike D'Antoni 及 Phil Jackson 更是功不可沒,
前者慧眼識英雄並充分授權,後者除戰術運用得宜亦常賦予重任,因而造就不凡的成績,
在在可見教練所扮演的輔助激勵角色,以及引領教導球員之能力。
演講大綱有三:
一、指導:主管必備新能力。
二、主管如何識人、指導?
三、員工須發展什麼?
一、指導:主管必備新能力
DDI在2011年曾出版全球領導力預測 (Global Leadership Forcast) 報告中指出,
就「領導力素質 (Leadership Quality)」自評方面,
38%全球企業領導人認為足夠、25%全球企業人資專業人員認為足夠;
25%中國企業領導人認為足夠、僅15%中國企業人資專業人員認為足夠;
41%台灣企業領導人認為足夠、僅19%台灣企業人資專業人員認為足夠。
既然領導力素質不太夠,故中高階主管不足時常有「外部尋找」及「內部培養」兩種選擇。
個人認為,為了「快又有效」,很多時候企業總是優先考量挖角,或聘用「空降部隊」,
雖然以績效為導向無可厚非,但當其「來匆匆,去匆匆」時,
是否才會考慮任用成本過高與忠誠度不足的問題?
相對地,內部培養領導人耗時費日,往往趕不上業界變化的速度而緩不濟急,
卻有服膺企業文化與熟悉人事、沿革與制度等優勢,
何況,在前述報告中亦談及「領導力發展成效 (Leadership Development Effectviness) 」,
34%全球領導人認為足夠,但僅有26%中國企業領導人、25%台灣企業領導人認為足夠。
換句話說,各國企業的領導力發展及接班人培育等議題仍有相當大的缺口,
亟待相關培訓的規劃與實施。
而在同份報告中,揭露「過去職場需要的五項技能 (Top 5 Critical Skills)」,包括:
1. 管理變革。
2. 執行企業策略。
3. 指導他人 (coaching & developing)。
4. 做困難的決定。
5. 與員工的關係。
而該報告也指出「未來職場需要的五項技能」,包括:
1. 管理變革。
2. 發展未來人才。
3. 引領創新。
4. 指導他人 (coaching & developing)。
5. 執行企業策略。
大家可以發現,第2點及第4點均與人員有關,而「指導他人」則均在前5名之中,其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二、主管如何識人、指導?
講師隨即詢問大家,具潛力的明星球員有哪些特質?
聽眾回答人格、態度、KPI達成率及意願...等,
但萬顧問強調「員工過去績效不等於未來績效」,研判人才是否具備潛力時,一定要多加留意。
如同領導潛質的三構面包括:
1.領導力風範:對領導行為敘述的同意程度。
2.領導判斷力:情境挑戰選擇題,以辨識有效行為。
3.展現高效率的做事方法。
個人認為,若員工只呈現第3點,那麼他/她不見得是個好的領導人,
君不見許多績優業務員升為主管後,反而處處掣肘,
難以將自己的卓越經驗複製至團隊成員,
反而會凸顯領導力的不足與性格的缺點,不得不慎也。
接下來,講師定義「職能」就是「成功執行任務所需具備的能力」,
就教練而言,其職能包括以下4項:
1.釐清期望:詢問其行為與問題。
2.說明並示範:換位思考、應該如何做。
3.給予回饋:如工作的改進作法。
4.使用人際技巧:如重覆話語、善用同理心,並多稱讚。
萬顧問隨即播放了2段對話的錄音檔,要大家比較教練指導能力的差異,
受教練者 (coachee) 是失去升遷機會、士氣低落的Joey,他分別尋求Barry及Amy2位教練 (coach) 的協助,
Joey反應:工作無問題,但看不到升遷機會;最近有個代理組長的機會,卻是另一位同事獲得;
Barry用說教方式,毫無同理心,故無法解決Joey的問題;
反觀 Amy 不斷請 Joey 多舉實例,多表達自己的看法,在一問一答中,
逐漸聚焦於 Joey 須加強自省能力及溝通能力,
上述職能表現均能在與談時觀察得知。
三、員工須發展什麼?
講師指出,員工發展的標的包含下列4點:
1.知識:What people know
2.職能:What people can do
3.工作經驗:What people have done
4.個人特質:What people do
而「職能」部份能以教練指導來輔助員工,概括了「互動精要」、「領導他人」及「制定決策與計畫」。
接著,講者簡介DDI評測主管準備度的程式工具,「Manager Ready」,
受訓者要扮演主角Morgan,接受上級指派任務,但當部屬推卸責任以及各種狀況時,該如何應對?
該工具介紹影片如下:
講師表示,有效的員工發展 (Effective development),即是領導力素質的表現。
而在前述報告中,對於「員工發展方法有效性」(認為該方法有效) 的調查統計如下:
地區/方式 | 課堂上課 | 專案指派 | 主管指導 (Coaching) |
全球 | 73% | 66% | 63% |
台灣 | 75% | 65% | 55% |
中國 | 61% | 57% | 58% |
由上表可知,目前台灣企業仍多仰賴課堂上課,主管指導部分較為不足。
Q&A時間時,筆者舉手發問,「教練 (Coach)」與「導師 (Mentor)」的差異性,
萬顧問回答:前者具有明確主題;後者則偏向職涯方面,如個人與主管相處的問題。
參與本場講座後,對於教練指導以至於全球趨勢有更深一層的瞭解,
DDI將於2013~2014年再次進行領導力調查,
屆時將再追蹤「教練指導」在職場技能的排名,
以及各國在此方面的發展情形。
本場演講花絮照片如經濟部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