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曾在「那些職場狠角色教我的事:溫和性格,一樣很快出人頭地」一文中,
談到三星(Samsung)集團的文化養成,
以及該書作者調查發現的「職場上表現出色的工作技巧」。
但,更令人好奇的是,身為不斷追求卓越與創新的公司員工,
又該如何提升自己,以勝任未來的主管職務呢?
本書作者以其三星的工作經驗,將公司訓練新人、對新人的期望,
以及如何在5年內脫胎換骨等內容娓娓道來,
讓我們發現,三星的成功並非偶然,
是由許多嚴守紀律、關注細節、精進自我的工作者構築而成。
以下,彙整書中要點,並添加個人的心得:
一、改變人生的5年職場生涯:
書中提到,要成為真正的專家,有所謂的「一萬小時法則」,
若每天投入6小時,那麼達成上述法則的時間正好是5年,
這6小時,即等於每天「專心投入工作」的職場時間。
在三星,這5年不但能訓練自己「站在社長(董事長)的高度洞察組織」,
也能「以人脈的養成厚植領導基礎」,
若做滿5年離職,亦能藉此達到職場的「二次全盛期」。
對於工作多年的自己而言,對工作前5年的態度其實不若上述積極,
或許是摸索合適工作時,眼高手低或騎驢找馬的想法,
因而畫地自限,使時光匆匆溜走。
不過,對職場新鮮人來說,若能訂出目標、踏實執行,
經過5年的磨練與精益求精,
相信專業能力、視野與人脈自然今非昔比,
不啻做好未來更上一層樓的準備。
二、6點20分與6點23分的天壤之別:
職場上,準不準時真的那麼重要嗎?
來看看本書作者的親身經歷:
有次他陪副社長(副董事長)及主管到德國法蘭克福參加漢諾威電腦及通訊博覽會 (CeBIT),
抵達當天已是晚上10點,約定隔天早上6點20分集合用餐,
而他為了準備隔日的會議資料,凌晨4點才就寢。
驚醒時已是6點18分,急忙快速盥洗及穿衣,
抵達集合地點已是6點23分,他心想沒遲到太久,待會再好好解釋遲到的原因。
一碰面,想不到同行的主管竟責備說:「從遲到這件事看來,你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啊!」
6點20分與6點23分的差別不只是「遲到幾分鐘」,而是「遵守約定與否」的問題。
另外,該公司還有個真實案例,
一位南美分公司的派駐課長,由於某晚與視察的副社長(副董事長)應酬太晚,
隔天遲到了30分鐘,延遲與客戶的會面,
過幾天陪該主管前往機場時,又遲到了30分鐘,
這加總起來的1小時,使其後來3年提報升遷都被打回票。
「遵守約定」是職場基礎,也是主管評斷「是否具備成熟態度」的重要指標。
從上述2個故事可以知道,「守時」與「遵守約定」是劃上等號的,
試想,若約定的時間都可以不重視、不遵守,
主管怎麼放心交付更重要的任務給自己,
「信賴感」也將蕩然無存,您說是嗎?
另外,「準時履約」只能說是及格,
若能「提前到達」,是不是更有餘裕調適心情與規避偶發事件呢?
說不定還能「超越顧客預期」,贏得好名聲。
想想黃石公與張良的故事,遵守約定是不是個人在職場上安身立命的最好指引呢?
三、報告是解決問題的「採取行動」:
作者指出,在三星工作時,最忙碌的時間是「下班前」及「上班後」,
為加快業務進行速度,承辦人於下班前會整理好當天報告事項E-mail給上司,
主管則在晚上開信、思考及判斷,並以E-mail回復指示事項,
承辦人於隔天一上班接收後,隨即整理解決方案及要求事項,
如此,將「業務停滯」時間減少,使業務維持在「進行中」的狀態,
就能使工作效能及效率極大化。
三星的「出差報告書文化」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,
有位先生赴國外出差,在返國的途中正在使用筆記型電腦,
於是空姐問說:「先生您在三星上班吧?回韓國的班機上還敲著筆電工作的,就只有在三星工作的人了。」
因為返國的隔天就要繳交出差報告書,因而一刻都不得休息。
另一方面,當下屬將報告交給上司時,不能只是「發現問題」,
更需包括「調查現況」以及最重要的「建議處理方案」,
才能在問題惡化前預備對策,掌握解決問題的主導權。
在簡報名師林宜璟的《為什麼要聽你說?百大企業最受歡迎的簡報課,人人都能成為抓住人心高手》一書,
曾讀過以下內容:
1.三流員工報告問題:有問題、沒分析、沒方案。
2.二流員工分析問題:有問題、有分析、沒方案。
3.一流員工解決問題:有問題、有分析、有方案。
與上述「報告」比對,可見三星的工作者是朝一流員工努力的。
由此點可瞭解其企業文化,總是「即時採取行動」,才能不間斷地前進,甩開競爭者的追趕。
請大家思考一下,我們在職場是哪類員工呢?
四、在三星工作前5年學習的業務技巧:
1.第1年:如掌握職場氛圍、企業創新活動的教育參與及自我充實、熟悉基本文書軟體(Word、Excel及PowerPoint)...等。
2.第2年:如處理不同部門間問題的協調能力、在工作上能獲得上司稱讚的專業度、掌握上司心思的業務理解力...等。
3.第3年:如面對客戶所需的談判技巧、協助進入公司1~2年晚輩的領導能力、配合主管及前輩要求的速度與貢獻能力...等。
4.第4年:如全面掌握部門目前進行業務的能力、配合各級主管之風格提供協助的能力、確保並善用顧客或其他部門未公開資訊的能力...等。
5.第5年:如與客戶公司持續維持一定的關係,培養處理事情的「老練能力」、使自己能適應職場氣氛的「察言觀色」能力...等。
以「掌握上司心思的業務理解力」為例,有個故事可作為佐證:
曾有位三星的高階主管詢問本書作者,是否清楚其上司(店長)的優點,
作者以為是「分析能力」與「執行能力」,
高階主管卻回答說,那位店長最大的優點,是善於掌握主管的想法,
若他需要3樣東西,那位店長會讀出其心思,並準備好4樣東西。
那也就是「忠誠」:為了順利完成工作,解讀上司的心意並使其獲得滿足。
由上可知三星由淺入深的人才養成策略,
而且,每過一年,員工都會養成新的能力或進階工作技巧(公司也會要求),
使三星工作者的職場力量不斷增強,以致在5年後即可獨當一面。
國內的企業組織都應該參考如此的職涯規劃啊!
五、三星的基本教育計畫(教育訓練):
三星同時設有經營計畫與教育計畫,可視為公司看重員工訓練的指標,
規畫課程時會考慮到「受教者的職級」及「受教者的業務興趣」,
除此之外,亦有階段性或業務上的必要教育(訓練),
涵蓋升遷者教育、六標準差教育、外語教育、地區專家教育、海外派駐員教育,以及主管/幹部教育。
重要的是,為減少「因工作而無法參與訓練」,
三星內部將「參與教育(訓練)的程度」徹底反映在人事考核上,對日後升遷亦有影響,
使得員工不得不重視本計畫,提高參與率後,即可期待達成有效的教育(訓練)成果。
教育訓練的目的,是期望員工能加強其不足的專業能力與技能,
使其達成職場上的晉升與優秀成就,
故本書作者特別提到,想創造成功,還需忍受「長時間的緊張」,
因為善於忍受緊張者,大多擁有高度的業務專注度,並展現迅速處理問題的潛力,
即能勝過公司內部的優柔寡斷者、看不見未來者,以及凡事抱持負面想法者,
朝向個人目標邁進。
將教育訓練的成效與參與度及個人績效考核相關聯,是個人相當認同的制度,
教育訓練的成效判定更不能只以「滿意度」為唯一標準,
而是以「測驗」、「心得感想」、「成果產出」或「實際演練」等方式多方面評估,
參與的員工才會真的將它當一回事而全心投入,
畢竟,在教育訓練方面,「人資單位越認真,參與同仁才會越當真」啊!
在書籍附錄,提及三星集團的面試,
多數面試官作為判斷依據的是下列兩類問題,包括:
「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嗎?」
「具有執行業務的能力嗎?」
茲將書中提到的面試提問臚列於後,供大家參考及思考:
1.在學校或之前的職場上,最大的成就是什麼?
2.請自我介紹。(最基本的問題,也是最容易回答的問題)
3.請談談你的優缺點。
4.英語能力好嗎?
5.進入本公司的話,你可以做好什麼事情?
6.你對我們公司了解多少?
7.你能貢獻我們公司什麼?
8.請談談本公司一定要錄取你的原因。
9.請談談你對市場行銷、策略、企劃以及專業名詞的概念。
10.你尊敬的人是誰?
11.家庭關係如何?
12.請談談你的成長背景。
13.留學前做了哪些工作?讓你決定留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?
14.如果在組織內有不合群的部屬,你會怎麼做?
15.應徵本公司的動機是什麼?
16.有沒有一輩子追求的夢想?
17.是否對即將任職的公司、領域具備相關知識?
18.期望的年薪是多少?
19.你有換過公司的經驗,兩次離職的原因是什麼?
20.如果要給自己打分數的話,你認為有幾分?